中国无线城市竞逐
2007-10-08    计世   
打印自: 安恒公司
地址: HTTP://427.anheng.com.cn/news/article.php?articleid=1191
中国无线城市竞逐

  (计算机世界报 2007年09月24日第37期 A22-A24

 

   
 

(记者 李响)编者按:自7月30日开始,本报“信息社会惊奇”系列连续报道了韩国、芬兰、新加坡、日本、美国、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8个国家信息化的探索、实践和应用状况,展示了这些国家信息化的惊奇之处,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回应。作为本系列的总结篇,我们走回中国,试图在全球信息社会的参考坐标下,重新审视并寻找中国信息社会构建的捷径。

从北京、上海、天津,到深圳、武汉、杭州,“无线城市”计划书已经搁在各个城市主管部门的案头,这些城市正在紧锣密鼓地部署无线宽带网络。而之前,我国台湾省已经将“无线城市”的概念推向应用阶段;今年8月,香港政府又公布了无线城市计划;此外,青岛等地也在部分地区进行小规模的试点项目。在全国范围内,一曲轰轰烈烈的“无线城市进行曲”正在激情上演。

“按照我们的计划,到2010年底,无线宽带网络将全面覆盖全北京市的人群和地域。‘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无人不用’的梦想将成为现实。”9月12日,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推广应用处处长杨军在“2007北京无线城市高峰论坛”上满怀信心地展望未来。

从美国的费城、纽约、旧金山,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剑桥,俄罗斯的莫斯科,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到韩国、新加坡……无线城市热风正从美国出发,席卷欧洲,又吹至亚洲,在全球掀起一股热潮。“无线城市”被定义为“第五公共事业”,成为证明一个城市信息化水平的最佳“名片”。

在中国,“无线城市”建设方兴未艾。但该采用何种模式建设依然是一个难题。完全由政府独立建设,把无线网络作为公用事业?还是由传统的电信运营商来承担无线城市的建设和运营?或者两者兼有?“草根”的做法是否会撑起另一片天?

无线三城记

北京:“奥运风”催熟无线城市

“无线北京”的推进,有赖于奥运东风。

在去年的北京市政协会议上,华平澜等科技界的委员们提出建议,对北京市基于Wi-Fi和WiMAX技术的无线宽带城域网开展技术和经济可行性以及政策和实施方案的研究。研究报告已于去年底完成,目前正按照报告建议推进试点建设工作。

据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推广应用处处长杨军介绍,“无线北京”将分为3期项目来建设,按照以点到面的方式推进,而首当其冲的便是为2008年的奥运会服务。

“一期建设目标就是要覆盖奥运热区,将在2008年上半年完成。”杨军介绍说,所谓奥运热区,除了奥林匹克中心区和其他奥运场馆及周边地区外,还包括机场、火车站及其他重要交通枢纽。另外,由于奥运期间国际媒体、外来访客和旅游者数量会大幅增加,奥运热区还包括中心广场、著名公园、周边旅游景点、商业中心、星级酒店以及其他人流较大的公共场所。“一期目标完成后,就能够兑现北京在申奥时做出的‘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够安全、方便、快捷、高效地获取可支付得起的、丰富的、无语言障碍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的承诺。”

事实上,经常在北京公务的人已经意识到了变化——在机场、酒店以及大多数咖啡店中,只要打开电脑,就可以搜索到无线网络。特别是一些较小的咖啡店,会在门口打出“免费提供无线宽带上网”的招牌,以招揽生意,就好像若干年前的一些小饭馆会在门口贴上“空调开放”的字样。“现在如果酒店、咖啡店不能提供上网,一般我不会再去第二次。”一位在北京工作的白领告诉记者。

而二期建设目标则是到2009年底,实行无线宽带网络覆盖中心城区,即在五环以内的城区普及无线宽带高速上网,提供数据、语音、视频、定位和基于位置的服务,以及移动电子商务和各类专业性增值服务。目前崇文区的无线宽网络政府应用试点项目就是二期工程中的典型代表,在二期工程中,与视频相关的应用是最重要的特点。

第三期建设计划于2010年底完成,完成后,将实现无线宽带全面覆盖北京市的设想,也就意味着“数字北京”的建成。据了解,平谷区正在实施的无线宽带应用示范和大兴区的无线宽带数字家园应用示范,就是第三期建设中起步较早的项目。

嘉定:内地首个无线城市

“你试过在摄氏40度左右的炎炎夏日,站在被太阳烤得发烫的马路边上等公车吗?”上海市嘉定区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洪佩军在向记者介绍嘉定时问道。只要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对等待公车时所遭遇的痛苦经历一定都深有感触。然而,在洪佩军的描述中,这样的经历将退出嘉定市民的生活。

嘉定新城是上海市“十一五”计划中重点建设的3大新城之一,是以F1赛车举办地和一汽大众闻名的汽车城。不过现在,嘉定有了一张更加抢眼的“名片”,就是在2010年世博会召开前,建成中国内地的首个无线城市。

在嘉定的未来蓝图中,基于无线技术的智能交通系统将提供交通定位、向导等服务,市民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路况的实时信息,甚至能够具体到公车在查询时所处的位置,并准确地预测到站时间。

通过整个城市全面覆盖的无线网络,嘉定市民可以享受免费的基本无线上网服务,比如看新闻、收邮件、即时通信、在线收听、收看音视频内容等。此外,看病就医、教育、城市管理等也都能通过网络快速、准确地实现。学生不需要每天端坐在教室里,对着黑板上课了,城市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成为课堂;医务人员查找病患资料,也不需要一趟趟地跑档案室,或费时费力地联系其他医院了,只要简单地输入病人的姓名或医疗编码,就能够轻松调取,急救中心的反应速度也会随之大幅提高;而面对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时,无线视频监控设备和网络定位功能,将帮助工作人员及时做出恰当的应对措施。

“我们对嘉定未来的无线城市提出了‘四无特征’。”洪佩军介绍说,“即畅通无阻、无所不在、无拘无束和精彩无线。”

目前,嘉定无线城市已经完成了可行性评估、方案设计和产品测试阶段。本月底,将在毛桥村和现代农业园区华亭人家内试点。按照计划,今年年底,嘉定新城主城区和老城区的大部分地区将完成无线覆盖工作,无线城市的试运行工作将同时启动。到2009年,整个嘉定区468平方公里的面积和115万人口将得到全面覆盖。

台北:被无线包围

台北的无线城市计划,在全中国来看是最早开始的。据安源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业务与客服部门的张圣介绍,早在2004年,台北市就着手建立无线城市了,这个无线城市网络被称为WiFLY。

到2006年6月,WiFLY已经基本完成了全覆盖,在全台北的户外公众区域,WiFLY的人口覆盖率达到90%以上;而在室内公众区域,星巴克、7-11这样的连锁店,台北小巨蛋的购物街、溜冰场、表演厅,市立图书馆及50个分馆,市立联合医院及9个分院,12个地区行政中心,以及71个捷运站和各地下街都已经实现无线网络全面覆盖。

“在台北,我们的周围不光被空气包围,还充满了无线电波。”尽管张圣是以玩笑来说,但用此来形容台北的无线城市发展状况并不过分。

“台北也是人口密集的城市,而且由于地理因素的限制,大多数道路比较狭窄,但是我在台北从没看过像北京这样的堵车。”张圣告诉记者,无线应用给台北市的交通和治安部门帮了大忙。

在台北的各个重要道路都有车辆监控器,用来实时监测和分析车流量信息,然后通过GPRS或Wireless LAN将数据传给交控中心。另外,在台湾每个路口、停车场以及小区中,都安放有联网的摄像头,不仅可以监控车辆违章,其高质量的画面还成为警察查找赃车、抓捕嫌犯的有力证据。

而最让张圣觉得方便的,还数交通指示牌上的停车信息牌。他向记者展示了几张图片,每一个交通指示牌上,都有1~3个不等的条形显示器,用来实时播放附近停车场的停车信息。“以前开车排着队好不容易进了停车场,却发现没有车位了,这让人既郁闷又生气。现在好了,只要看一下提示牌,就知道该去哪里停车,方便了许多。”

除了交通,台湾的高校学生已经开始真正享受“移动化”带来的方便和实惠了。宏基股份有限公司电子化服务事业群策略长董建华告诉记者,无线服务已经进入台湾各大高校,服务涵盖的人数将达到12万。现在许多台湾大学生使用的手机都是双频的,优先搜索Wi-Fi网络,而Wi-Fi网络上的VoIP系统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因此,如果通话双方都加入了WiFLY计划,打电话就是免费的。

尽管这种校园无线计划是以每个学校为单位,但它支持校际漫游,也就是说,一个大学生去另外一个学校看同学,只要凭学生证明简单注册一下就能够在这所学校继续免费使用无线网络。

据台湾无线城市应用促进会会长、台湾国立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毛治国在2007北京无线城市高峰论坛上介绍,目前台北市有基站4600座,无线网络的人口覆盖率达到96%以上,居全球第一。2006年,台北市被智慧城市论坛(Intelligent City Forum)评为全球前七大智慧城市之一。而在台湾,除了台北市,台中市、花莲县、宜兰县等市县都已完成了无线城市的建设。

 

 

发展模式之困

自2004年7月美国费城首次提出“无线城市”概念以来,由于搭建Wi-Fi网络所需要的成本与传统的互联网相比要小得多,而且技术难度也不大,因此,无线城市已被众多国家和地区列为重要的发展方向。根据研究机构In-Stat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底,全世界已经有无线城市268座,预计到2010年将增加至1500个。

不过,无线城市的普及大多以免费或低价为卖点,因此,在无线城市的发展道路上,目前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就是其发展模式难以确定。

政府主导还是企业先行?

据记者了解,无线城市的发展模式目前全世界有三种。

第一种,完全由政府独立建设,把无线网络作为公用事业,政府预算拨款,对无线网络进行建设和运维,向市民和游客提供免费或低价格的服务。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无线网络属于公益性质,用户可以享受到真正的免费和低价。

但综合本报对世界各国的信息社会所做的一系列报道发现,很少有国家或地区采用这种模式。原因在于,这种模式存在着四大缺陷:第一,尽管Wi-Fi网络成本低廉,但要求政府每年投入人力、财力、物力建设和运维,对于依靠税收的政府来说,也很可能会构成经济负担;第二,既然不以营利为目的,对网络的运营方,也就是政府来说,缺乏激励机制,很可能导致无线网成为“面子工程”;第三,政府公职人员对用户需求不够敏感,其提供的服务质量难以把握;第四,一旦无线网络出现问题,政府由于其工作流程所限,响应速度相对缓慢和滞后。

此外,这种模式下,即使以上四大缺陷全部克服,也仍然面临运营商的利益难以权衡的问题——受政府运营的免费无线网络冲击最大的,无疑是传统运营商的“地盘”。此前,欲向市民提供免费全城Wi-Fi的法国巴黎市政府遭到法国电信“逼宫”,免费Wi-Fi被迫叫停,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而无独有偶,前不久香港几家3G运营商也要求特区政府就免费Wi-Fi和3G发牌问题做出答复。

第二种模式,由传统的电信运营商来完成无线城市的建设和运营。不过,这种模式在目前无线城市发展的起步阶段来看,似乎更加不现实。如果要让运营商提供免费无线网络,他们的惟一的动力就是增加客户粘性。但要让运营商们为主打免费的无线城市掏钱,可能性微乎其微;而如果允许运营商收费,那么,无线网络收费如何定价又成了新的难题。

第三种模式是基于以上两种模式的,也是目前被较多国家采用的方式,就是由政府和运营商共同协作,建立无线城市。在这种模式下,政府的作用是主导和监督,运营商负责搭建和运维。目前,新加坡的“智慧国2015”计划中Wireless@SG就采用这种模式。

据新加坡共和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信息产业领事兼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中国司长莫文波介绍,Wireless@SG项目是由新加坡政府和3家运营商一起共同完成的,所建的无线网络已投入使用,截至2007年5月,无线宽带用户已达到42.8万人。按照合同,3家运营商将为用户提供2~3年的免费无线宽带接入。也就是说,到2009年12月31日前,新加坡居民和游客都将享受无线宽带服务。作为补偿,新加坡政府允许运营商对无线网络的增值服务进行收费。

不过,当记者问及2009年以后是否依然免费时,莫文波则表示,目前还没有可行的方案,不过应该会加强立法,或出台一些规定对运营商加强监管。

“草根社区”是否可行?

在对发达国家信息社会进行梳理时,记者发现,在国外的众多发达国家中,流行着一种“民间的”无线城市。也就是说,个人用户在家搭建Wi-Fi局域网,并通过XDSL等方式接入互联网,形成一个Wi-Fi热点,然后把自己的Wi-Fi热点与人共享。这样,别人在他家附近能够依靠他的热点免费接入,而他到别人家附近也能使用别人的Wi-Fi热点接入网络。无线上网的范围变大了,但并不会增加额外的经济负担。

这种方式在民间非常受欢迎,比如在英国的许多社区或论坛中,都能够找到由社区成员构成的“Wi-Fi热点地图”一类的东西。

受到这种模式的启发,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无线城市的发展也可以走这种“草根路线”。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阚凯力就在2007北京无线城市高峰论坛上提出了“北京社区”的概念。阚凯力认为,无线城市是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北京应由政府主导,建设并运行政府专网,建设约2000~3000个基站,然后将其开放,作为“北京社区”的基础网络,覆盖主要街区、公共场所和市政建筑。随后企事业单位开放,共享其热点; 最后实现全民共享,达到全城覆盖。

阚凯力还为北京市无线社区算了一笔账:按照中关村的产品价格计算,搭建一个Wi-Fi基站,费用一般在1000元以内,因此,政府专网只需要投入二三千万元资金,是资金效率最高的方案。

不过,对于这种观点,许多专家认为太过于理想化。

台湾无线城市应用促进会会长、台湾国立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毛治国就指出,政府专网,首先一定要满足政府优先使用,如果开放出来供公众使用,容易造成网络拥堵;其次,有人拿出来共享,就一定有人不拿出来,像“北京社区”这样大的规模,一定会有很多人抱着坐享其成的态度,只要免费去用别人的就好。

另外一方面,网络安全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要素。政府专网和企业热点都拿来共享,那么政府机密、企业商业机密又如何保证不外泄?因此,“草根模式”仍有待探讨。

 

责任编辑: admin